

三號展廳 – 鐘錶展覽
向過去 說未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您想回到那些因時光輾轉而驚艷的時刻嗎?
在「鐘錶館」專區,從鐘錶工藝及技術進化史,記錄了那些美好的日子。
三千多年前,我國祖先最早發明了用土和石片刻製成的「土圭」與「日規」
兩種計時器,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計時器的國家之一,鐘錶發展的歷史大致
經歷了大型鐘—小型鐘—袋錶—腕錶。
【第一個擺鐘】
1583 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鐘擺的理論基礎。
1656 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落實了鐘擺運作,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 S. Coster 成功製造了第一個擺鐘。
【 袋錶】
1675 年,他又用遊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以發條為動力,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18 世紀袋錶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直到 19 世紀產生了一大批鐘錶生產商,為袋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襟錶 】
設計佩戴在襟前或腰帶上的錶,是為切合護士實際功能需求而設計,如圖中的一款卡地亞腕錶。
【 腕錶】
1868年由百達翡麗為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製造了可綁
在手腕上的腕錶,當然這只為迎合貴族仕女們的設計。
【軍用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袋錶已經不能適應作戰軍人的需要;
1880 年 - 英國陸軍即已開始為部隊大規模訂購手腕上佩戴的腕錶並在此後的布爾戰爭中廣泛應用,緊接着生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也隨之下降,使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它。
1904 年 - 駕駛員錶發明 - 法國商人卡地亞接到飛行員好友杜蒙的抱怨:當駕駛飛機時看錶有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腕錶改良後佩裁在特有角度,這就是「駕駛員」錶。
1923 年 - 曼島的英國人夏活(John Harwood)發明自動機械手錶。
1930 年 - 勞力士基於夏活改良後的設計,奠定了自動機械錶的地位。